查看原文
其他

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疆各“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因地制宜+全力以赴!

2018-04-11 最后一公里


【编者按】开展“访惠聚”驻村工作,事关大局、事关长远、事关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是自治区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疆方略的重要举措。多年来,“访惠聚”驻村工作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南北疆的村容村貌以及人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2018年“访惠聚”驻村工作已经开展两个多月,天山南北各工作队贯穿“一条主线”、聚焦“一个总目标”、抓实“八项任务”,以昂扬的姿态扎实推进新时代“访惠聚”驻村工作。为展现各工作队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开启新征程,推动驻村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的生动图景,今日起最后一公里推出系列报道“春风化雨‘访惠聚’”。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承诺。


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3月28日召开的自治区“访惠聚”驻村工作2017年度总结表彰大会强调,要落实好帮扶责任,不脱贫、不脱钩,坚持精准施策,落实好各项脱贫措施,加强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


会议召开以来,全疆各“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结合各村实际情况抓紧落实,因地制宜,自觉在脱贫攻坚战中当好宣传员、帮扶员、战斗员,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战。


下好转移就业“先手棋”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推进脱贫攻坚最有力的突破口。


自治区国资委“访惠聚”驻村工作队总领队、驻和田地区于田县阿热勒乡阿热勒村工作队队长肖志东认为,提高工资性收入是脱贫最有效的方法,帮助农村富余劳动力走出家门务工,是工作队因地制宜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


肖志东介绍,今年以来,自治区国资委驻阿热勒村“访惠聚”工作队根据村里女性富余劳动力多的情况,组织50名青年妇女成立“四叶草家政服务队”,开展家庭保洁、医院看护、保姆、月嫂和服务员等岗位工作,目前已有35人就业,月收入2000元左右。由于效果好,家政服务队也在不断壮大。


为了让这些没有任何家政服务经验的女青年尽早投入实际工作,工作队联系了于田县的技术学校对她们进行培训,内容包括家庭礼仪、保洁技能、幼儿看护、日常对话等。通过多方面专业培训,家政服务队越来越专业,在市场上也越来越受欢迎。


2018年,自治区将继续推进实施南疆四地州三年10万深度贫困人口就业计划,通过企业、园区、“卫星工厂”、“扶贫车间”等就业途径,实现贫困人口就地就近、疆内跨地区转移就业脱贫3.95万人,稳定就业率力争达95%。这项就业计划将极大地助推南疆的脱贫工作。


自治区国资委驻阿热勒村“访惠聚”工作队将下好转移就业“先手棋”,进一步开拓村里富余劳动力市场,积极搭建服务载体,积极与用工企业对接联系,促使大量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拓宽脱贫致富渠道。


在喀什地区叶城县萨依巴格乡,吐鲁甫·努来克(左一)、吐尔逊·来拉克(右一)正在进行核桃树嫁接。


发挥优势产业主导作用 


因地制宜打赢脱贫攻坚战,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机关驻喀什地区叶城县各“访惠聚”工作队把重点圈在了核桃产业上。


新疆人都知道,叶城县盛产核桃。开春以来,该县萨依巴格乡巴什托格拉勒村的吐鲁甫·努来克、吐尔逊·来拉克忙着给村里和乡上的核桃实施嫁接,一天都没闲过。


“村里只有我们两人会核桃树嫁接技术,现在家家户户的核桃树都需要嫁接,我们都忙不过来了。”4月10日,吐鲁甫·努来克说,去年以前的情况可不是这样。虽然村里家家户户都种有核桃,却没有人愿意对核桃树修枝嫁接,而是任由它们自然生长结果。


为了让核桃产业在村里的脱贫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机关驻巴什托格拉勒村“访惠聚”工作队邀请林果专家到田间地头进行指导,选派村民出去学习核桃嫁接技术,吐鲁甫·努来克和吐尔逊·来拉克两人就去学了技术。


转眼一年过去,修剪嫁接过的核桃树和没有修剪嫁接的核桃树对比明显,不仅产量高,而且核桃品质也好。


2018年开春,不用动员,家家户户都抢着要给核桃修剪嫁接,吐鲁甫·努来克和吐尔逊·来拉克两人凭借核桃嫁接技术,很快就让各自的家庭脱了贫。


“核桃产业是我们的优势,通过科学的修剪、嫁接、施肥等管理技术,让核桃丰产丰收,从而成为带动村民脱贫的主导产业。”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机关驻巴什托格拉勒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艾合买提江·艾孜孜说,村里还有141户贫困户,除了在核桃增收上做好文章,还要结合养殖业和庭院经济等方式,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战。


在喀什地区疏勒县库木西力克乡库木西力克村的庭院经济现场观摩会。


瞄准庭院经济精准发力 


说到庭院经济,喀什地区疏勒县库木西力克乡库木西力克村不久前迎来一支“参观学习团”。该县6个乡镇组织驻村第一书记、村干部及致富能手共计280余人到村里学习庭院经济建设,村民约麦尔·库尔班家的院子就是其中一个观摩点。


走进约麦尔·库尔班家的小院,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排葡萄架,旁边还有3座蔬菜大棚,大棚里豇豆、茄子和西红柿叶片翠绿茂盛。


“在新疆农科院‘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我栽了80棵‘无核白鸡心’葡萄,建了3座大棚,种的豇豆、茄子和西红柿,预计5月就能上市。” 约麦尔·库尔班兴奋地对“学习参观团”介绍,仅3座大棚预计就能增收4000元。


新疆农科院驻库木西力克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村第一书记徐麟介绍,工作队坚持 “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理念,以“1+N”庭院经济为突破口,按照“精准扶贫套餐”“六个一”(一架葡萄一棚菜,一圈畜禽一片园,一门技能一餐饮)的发展模式,在脱贫攻坚上持续发力。


在当前的新疆,瞄准庭院经济助力脱贫的工作队不在少数。各工作队走访调研,对庭院闲置土地的贫困户实施“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发展庭院经济项目,力争让小小庭院发挥最大经济效益。


阿克苏地区温宿县按照户均不少于1亩地蔬菜的要求,为11个深度贫困村的贫困户免费建设小拱棚669座、发放蔬菜苗40万余株,由农业技术人员从育苗、整地、培训、种植、技术、服务、销售等方面全程指导,以“公司+合作社+贫困户+一村一品”模式,实施订单蔬菜生产,助力贫困户脱贫。


在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阿勒泰地区文体广新局驻萨尔布拉克镇阿勒喀别克村“访惠聚”工作队给定居点牧民发放鸡苗、鹅苗、果苗、菜苗,选取种养殖示范户30户,给予政策性奖励,鼓励牧民发展庭院经济脱贫致富。(记者马少宾、王娜 实习生苏巴提·阿斯汉 通讯员艾先涛、罗云、刘莲莲)

-End-

责任编辑 / 杨 凤

推荐阅读


“小馕饼”也有大梦想:创品牌!开网店!


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助力脱贫攻坚出实招(内附解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